您的位置: 首页 > 英语百科 >

英语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不要“主系表”,更好理解和应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11:15:32    

最近看到一个高一学生的英语作文,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There are many poems were written to appreciate Hangzhou in our history.

他想表达的是“历史上有很多诗歌是赞美杭州的”,且先不说appreciate用词不准的问题,单在语法上就说不通,一句话里出现了are和were两个谓语动词。

碰巧,刚看了一个网课的视频,老师让学生用英语说“有两条小鱼一直在游泳”,学生们造出的句子各式各样,大体如下:

Two fish is swimming.

Two fishs is swimming.

Two fish are keep swimming.

Two fish/fishes are swimming.

There are two fish is swimming.

There are two fish are swimming.

There are two swimming fish.

There are two fish are swimming all time.

There are two fish swimming all the time.

这些句子当中只有最后一句是正确的,其他的要么意思不完整,要么有语法错误,其中四句的语法错误都跟前面那个高一学生一样,都是在一句话里出现两个谓语动词。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很多学生脑中都没有搭建起完整、牢固的英语语法架构,不能很好的区分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不同,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法问题。

这可能也与传统语法讲解得过于复杂、不好消化有关系。那么我们大可以给传统语法减减肥、瘦瘦身,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就从句子结构开始。

人类不管用何种语言交流都需要用到完整的句子,而句子可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单纯表达说话人意志的,有陈述句和感叹句;另一类是说话人通过语言要影响他人意志的,有祈使句和疑问句。这四种句式造句的基础都是陈述句,比如:“他学习真好啊!”这个感叹句是由“他学习好”演变来的;“别动!”这个祈使句是由“你不要动”演变来的;“他学习好吗?”来源于“他学习好”。所以,学习任何语言,陈述句都是第一要学的。

任何语言所造的句子,都包含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六大成分。其中定语和状语属于句子的修饰成分,负责把语言表达的更精确和生动;其他四种成分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负责把事情主体说清楚,最精简的句子就是由这四个成分组合起来的。

我们把最精简的句子叫简单句,英语的简单句有五种基本结构:

上面这五种基本结构也是由英语的谓语动词的特点决定的。

人类的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归根结底就是两方面:一、XX做什么;二、XX什么样。

表达“XX做什么”这种意念时,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没什么区别,只需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中谓语动词的不同内涵和用法。

构成主谓结构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汉语的动词不需要区分及物还是不及物,用法非常灵活。英语没有这种灵活性,不及物动词后面就是不能直接跟宾语。比如,汉语里“我看他”中的这个“看”如果用英语语法解释就是个及物动词,但实际上在英语里look当“看”讲的时候是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在 look后面直接加宾语him,说成I look him. 而要在他们中间加上介词at。类似的不及物动词还有listen, come, go, live, rise, agree, wait等等,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类动词的用法,不能按汉语的逻辑简单挪用。

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英语和汉语是一致的,比如“我爱你”,如果没了宾语“你”,就成了“我爱”,显然难以让人理解。这种结构的简单句无需多讲。

主谓双宾结构中,两个宾语中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传统语法讲这两个宾语分别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我们不是语言学家,而是语言的使用者,大可不必非要靠这样的概念去区分它们,只要记住规则就好。

如果第一个宾语是人,那么英语与汉语结构上是一致的,例如:“我给他一本书”,英语是I give him a book.

如果第一个宾语是物,两种语言就有区别了。比如“我把这本书给他”,汉语用的是“把”字句,英语里没有“把”字句,它加入了介词to,成了I give this book to him. 这种结构英语中还有可能用到for这个介词,比如I bought a book for him.(我给他买了一本书)。到底用to还是用for取决于谓语动词能与它们中的哪个来搭配。这里就用上面两个句子简单讲解一下:“给”这个动作决定了“书”一定是要从我这儿运动到他那儿才能完成,to表示“到…去”,是个动态介词,恰好可以与give完美搭配;而“买”这个动作决定“书”并没有往“他”那儿运动,所以不能与to搭配,只能与表示“为了…”的静态介词for配合。

主谓宾补结构,补语的功能就是必要补充,是句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我发现这本书很有趣”这句话,“很有趣”是补充说明“这本书”的,如果把它去掉,就成了“我发现这本书”,表达的意思与原来大大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那个例句很多人会说I find 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这其实是主谓宾结构,谓语是find,后面是一个宾语从句。因为“这本书很有趣”在汉语里就是完整的一句话,所以这样造句的思维逻辑还是汉语的。按照英语的逻辑,可以说I find this book interesting. 用interesting做补语,补充说明book什么样。

传统语法特意强调这个补语是宾语补足语,然后好像在别的地方就没有补语什么事了,它就只能补充说明宾语,这是把补语看扁了,也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表达“XX什么样”这种意念时,英语与汉语就大不相同了。汉语里“她很美”这句话一个动词都没有,在英语里是不行的。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注重形式,结构必须严谨,任何一句话里必须得有动词做谓语。这种句子的结构是“主谓补”,传统语法说的是“主系表”。

既然补语可以补充说明宾语什么样,那它补充说明主语什么样有何不可呢?“她很美”--She is beautiful. 这句话中,beautiful(很美)补充说明“她”的样子,与上面说过的“很有趣”补充说明“这本书”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吗?传统语法讲这样的句子需要“系动词”is,这类动词没有意义,起到的是连接主语和“表语”的作用。既然“系动词”也是动词,那它做谓语又有何不可呢?仅仅因为这种动词在汉语里没有意义就没这个资格吗?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人并不理解“主系表”结构到底是什么,造出像A good friend is likes a mirror. 这样有两个谓语动词的句子。他们的思维逻辑可能是这样的:is没有意义,不能做谓语,只起连接作用,那就把谓语留给like去做,但实际上这里的like是“像”的意思,词性是介词,根本做不了谓语。如果造此句者知道is能做谓语,那么他极大可能不会出现这种语法错误。

在教学实践中,我跟所有的学生(包括小学生在内)都不讲“主系表”,就讲“主谓补”,因为有了前面四个句子结构做基础,他们没有一个听不懂学不明白的。所以说,对这种句子结构,大可以不必讲得那么复杂,用不着节外生枝,就用简单的、系统的概念去诠释语法,既好理解又容易记忆,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这样做还能让学习者明白英语里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做谓语,什么 “实义动词”、“助动词”等等这类概念统统都与“主系表”一样没什么用,反而添麻烦,大可以丢掉不要,轻装上阵,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

除了“主谓补”这种句子比汉语多了谓语动词之外,英语简单句的句子结构跟汉语其实没太大区别,语序也一致,掌握起来并不难。但语言不可能都是简单句,语句中的六大成分,除了谓语只能由动词(英语中还包括动词词组)来做之外,其余五个都可以由词扩大为短语和句子。英语中这样扩充出来的句子主体结构不变,但语序与汉语大不相同,是我们学习的难点,这些留待后续慢慢细说。

我们一定先掌握英语造句规则一:完整的句子中必须有谓语成分,而谓语必须由动词或动词词组来做。


相关文章